流水镇: 三农“开泰”展宏图 乡村振兴畅人心

通讯员 田秋芬:近年来,流水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围绕“农业发展强、农村建设美、农民生活富”下功夫,做文章。

栽培技术升级  农业增产增收有后劲

“流水镇西瓜种植面积有十万亩,虽种植面积大,但亩产只有四千斤左右且单价只有5至8毛,瓜农们赚不到什么大钱。”镇农业办的饶传波介绍。

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办多次组织村干部前往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大棚西瓜种植技术。今年四月,莺河村在7个设施大棚试种了“8424”和“绿裳”两个西瓜品种,通过统一定植、堆肥、整枝、垫纸、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7个大棚均获得了丰收。

“共收获了近4.2万斤,因为品质优、皮薄肉脆,每斤可以卖1.5至2元,而早熟的麒麟瓜一斤有3.5元。抛开每个棚的搭建费用和成本,保守估计每亩田纯利润增加4千元。”莺河村村支书李永成乐滋滋地说。

大棚试种的成功使瓜农们看到了富起来的希望,就近的几个瓜农都踊跃报名表示要一起尝试大棚种植。目前,流水镇正计划结合全镇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项目推进,将西瓜设施栽培技术全面推广,取代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实现西瓜产业向优质化、设施化、标准化发展,走出一条“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乡村持续振兴  农村环境改善促和谐

“四好农村路”是流水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成果,从起点莺河村出发沿着公路一路前行,沿途孔畈、均宜、雅口等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黛瓦白墙统一着色,“小三园”里生机盎然,道路两旁树木苍翠欲滴,明沟暗渠铺设到位,屋舍俨然。

“以前的通村路,路面坑洼、道路狭窄,一下雨就出行困难,一到农忙时节就道路拥挤,如今的公路给我们生产生活都带了很大的便利。”看到通村路的发展,常年做农活的村民很是高兴。 

近年来,流水镇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切实抓好“八个一”建设,通村通组路全覆盖,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理,农村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十六个沿线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以前村里环境差,邻里间为些许空地有时会产生矛盾,现在“小三园”建起来了,环境越来越好、邻里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舒心。

村民们的满意度提高了,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马金龙说,接下来要把剩下的十七个村庄作为建设目标,特别是要以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全镇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让乡村魅力不断展现。

发掘特色文化 农民生活丰富展笑颜

途径孔畈村时,可以看到该村标志性景观——水塔大鼓,这是以鼓和铜币为元素,结合孔畈村200多年花鼓戏历史而修建的标志性景观。每天都有村民聚在花鼓戏小舞台唱花鼓戏,“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宜城市,楚都旧貌换新颜,今天不到别出去,流水镇孔畈村去看看……”优美的唱腔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现场花鼓戏唱声、锣鼓声、喝彩声不断,十分热闹。

孔畈村民商德群说:“别看现在这么热闹,早些年村里花鼓戏凋零,唱的人少,村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如今村里修建了专门的舞台,让我们有场地学习花鼓戏,村里很多人都能唱几句,整个村都精神了起来。”

不仅仅是孔畈村,曾湾村也根据当地特色修建了西瓜文化长廊,展示了流水西瓜的起源、品种、发展等要素,让游人在瓜果飘香的季节中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其他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茶余饭后散步、健身、跳广场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应接不暇。

近年来,流水镇在满足群众生活娱乐的基础上,结合特色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高。

未来,流水镇将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三农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方向,专注流水镇向农业强镇转型,努力提高乡村振兴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文字编辑:闻俊  李锋

新媒体编辑:肖邡硕

责任编辑:张阳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