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年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年

  2025年力争提高到11.3年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在“十四五”末期,国家力争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意味着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高中二年级以上的教育程度。

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概念统计的是16岁至59岁的劳动力受教育状况。刘昌亚介绍,现在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相当于已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但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年。

刘昌亚表示,实现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目标,重点将从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继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提升到60%。这样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有大幅提升。

第二,在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要做到优质均衡,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在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存量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努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对提高劳动力素质非常关键。近期,教育部出台了新版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用“四个紧盯”,即紧盯产业链条、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技术前沿、紧盯民生需求来解读这次修订。“中职层次调整了61.1%,高职专科层次调整了56.4%,职教本科层次调整了260%,主要是新设了167个专业。”陈子季表示,这次修订突出了“新”,深度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例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了集成电路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专业;对接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设置了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管理、冰雪运动与管理等专业。

同时,教育部还将健全职业教育专业随着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指导省级教育部门结合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指导职业院校用好办学自主权,鼓励灵活设置专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规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培训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

对校外培训机构,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义务教育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总量。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特别强调课后服务的时间要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吕玉刚表示,针对目前媒体报道的奥赛死灰复燃现象,教育部将严肃查处违规竞赛、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利益链。(记者佘颖)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