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治疗达标率仅三分之一 小心“隐”糖人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是今年的主题。在我国1.14亿糖尿病人群中,却有63%未被诊断,成为了“隐”糖人。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隐”糖多年后才被确诊,往往在诊断糖尿病时就有可能存在并发症,且发生率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目前仅仅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正规的治疗,而这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疗是达标的。对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教授倡导:让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发展成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不发展出并发症,主动关注自己的血糖、体重等,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

  中国约有三分之一的“隐”糖人

  “根据美国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6mmol/L就作为糖尿病高危对待。”朱大龙教授告诉记者。对于糖尿病的专科医生来说,一般空腹血糖5.6mmol/L 的人群,就建议去做糖耐量的实验。而这样早期把糖尿病人群及高危人群筛查出来,有利于我们更加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专家还表示,这部分糖尿病前期病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最终发展为糖尿病。但其中约有1/3的人,如果不立刻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最终必然会走上糖尿病这条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糖人。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往往感觉不到什么明显的症状,而且也许需要长达10年的时间,他们才会转化为糖尿病患者,所以很多人并不在意,也在监管的范围之外。

  那么如何发现自己是不是“隐糖人”呢?朱大龙教授给大家支招,只要注意观察,糖尿病便不再“隐身”:

  a)听:注意你身体发出的警报声,关注你的异常疲劳;

  b)说:经常口渴也许是糖尿病的信号;

  c)看:糖尿病并发症症状,糖尿病肾病会导致水肿和泡沫尿,注意观察,如果有类似症状不可忽视。

  2、

  压力大也会诱发糖尿病

  生活压力较大的年轻白领群体患糖尿病几率正在升高。朱大龙教授告诉记者,压力大也会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有较强的遗传性,父母是糖尿病患者,会把患糖尿病的风险遗传给后代。后代碰上肥胖、压力过大等危险因素,就易诱发糖尿病。“压力大,心情焦虑,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异常,长期如此容易患上糖尿病”。据了解,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这“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年轻人有这些症状,要尽早检查。同时,朱大龙教授强调,年轻人懂得自我解压十分的重要。

  还有就是对于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记者了解到,很多“应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对此,朱大龙教授表示,腹内脂肪高的人,很容易被糖尿病“盯上”,尤其是大肚子细腿体型得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患者处方不同,不同年龄的患者用药也不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说明的是,“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对此,专家建议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生育史等糖尿病高危人群,从20多岁就要每年检测血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及心梗、脑梗的几率。(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余梦迪)

编辑:王若怡 责任编辑:刘亮

信息来源:翟昶宇